兩朝大將軍王,為康熙蕩平三藩建首功,為何死後遭降爵削謚的嚴懲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雍正朝有張廷玉,乾隆朝有於敏中,後者所受恩寵則更高
向敬之
1
《清史稿·聖祖本紀二》記載瞭這樣一段文字:“十二月丁未,裕親王福全、莊親王博果鐸、惠郡王博翁果諾、溫郡王孟峨疏辭議政。允之。……己未,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嶽樂疏辭議政。不許。”
此事發生在康熙十一年,正是聖祖終止輔臣執政、恢復皇帝親政後的集權初期,兩撥王公要辭去議政權位。早已展現鐵腕弄權的康熙,卻作出瞭兩種態度:他答應瞭親兄福全和三位太宗之孫的請求,卻駁回瞭關系較遠的另兩位太祖後裔的辭呈。
他和福全同父,與博果鐸、博翁果諾、孟峨猛峨)共祖父太宗,而傑書的祖父代善、嶽樂的父親阿巴泰與聖祖的祖父太宗才是兄弟。
聖祖如此安排,算是一種回報。康熙八年五月,聖祖扳倒“妄稱顧命大臣,竊弄威權”的鰲拜,傑書等王大臣給鰲拜整出罪狀三十條,稱“鰲拜系國傢大臣,背負先帝重托,任意橫行,欺君擅權。文武各官,盡出門下”《清聖祖實錄》)。嶽樂在其列,奉命清洗瞭鰲拜餘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