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與康德的審美無功利論之比較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解密:戰國第一悍將白起如何評價自己呢?
內容提要:莊子、康德的審美無功利論均具有開創性。其理論的共同之處在於,著眼於對審美主體心理的分析,並且重視從審美態度和審美情感兩個方面加以闡述;二者的差別在於,莊子的理論出發點是其人生哲學,而康德的理論出發點是其“批判哲學”;莊子認為審美主客體是相融的、“物我同一”;而康德認為審美主客體是彼此分立和對立的;這種主客意識的不同導致瞭二者理論的徹底與不徹底之顯著差異。
關鍵詞:莊子/康德/審美/無功利性
在中國美學史上,莊子第一個在素樸的形態下提出瞭審美的無功利性思想。他指出受制於外物的功利的滿足是卑微渺小的,而超出瞭功利的精神愉快才是最可寶貴的。人要擺脫“物累”,達到象“天地”那樣一種自然無為的絕對自由的境界,就不能把物當作滿足功利欲望、可以占有的對象去看待,而是“與物為春”《莊子·德充符》),“物物而不物於物”《莊子·山木》),“乘物以遊心”《莊子·人間世》)。盡管他不是在純粹美學的意義上明確地加以探討,但這一認識和思想作為一種人生態度滲透到後世人們的思想意識之中,對於中華民族審美意識的形成和發展、藝術創造的提高以及美學體系的建構都起瞭不可磨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