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何嘗不懂《易》?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田忌和孫臏相見恨晚,惺惺相惜?
研讀莊子之書多年,慢慢看出些蹊蹺,其中之一就是:作為“六經之首”的《周易》似乎並沒有進入到莊子的著作。難道莊子不懂周易?關於這個問題,古今前輩學人亦曾遇到。就筆者視野所及,真正明確提出此問題並給予解答的當屬民國易學大傢杭辛齋先生。在《學易筆談·諸子之易》中,杭氏認為:莊子乃周易專傢,“莊子為老學之正傳,其立言皆本於陰陽正義,證之以《易經》象術,纖維悉和”。莊子嫻熟《易經》義理,其對“易數”亦相當通曉,今選《內篇》二例以佐證之。
其一,《逍遙遊》篇有“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返,彼有致福者,未數數然也”之文。想必人們多關註列子禦風之“有待”,而不甚留意“旬有五日而後返”。緣何列子須“旬有五日而後返”?此實則觸及到古《易》的象數、卦氣理論。《黃帝內經·素問》有“五日為一侯,三侯為一氣”。旬有五日,即十五日。古人認為,十五日為一個節氣,每個節氣又分三侯,二十四節氣分出七十二侯。旬有五日意味著節序之變換,列子受控於節序之變,因此不得不返。醫理學傢李陽波先生認為,《皇帝內經》的“五運六氣”理論來源於“洛書”,倘如此,莊子的“旬有五日”必有其源。提及卦氣,人們多將其歸於漢人,其實未必。劉大鈞先生在《周易概論》中認為,“卦氣”恐為太史遺法,並給出相關例證:“《禮記·月令》雲‘太史謁天子曰某日立冬’即其證”,可見古《易》已有卦氣之說。其實,《系辭》亦引用“參伍以變,錯綜其數”之文,關於“參伍”之義,歷代易學傢眾說紛紜,若按莊子之“旬有五日”,“十五”之說,不失為一個解釋思路。綜合以上理由,莊子應該是通曉《周易》“卦氣”理論的,至少,對此並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