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疑案:道光(下)
林則徐“虎門銷煙”震動天下,但是林則徐的嚴禁鴉片的運動,觸犯瞭國內一些人的不法利益,也觸犯瞭英國殖民者的不法利益,他們必然要內外勾結,進行反抗,道光皇帝呀,作為一個政治傢、作為大清的君主,本來應該預料到,我嚴禁鴉片之後可能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采取什麼樣的防范措施,但是道光沒有。英國殖民者用堅船利炮叩打中國的大門,作為對中國嚴禁鴉片的報復,這樣鴉片戰爭就打響瞭,先打廣州,由於軍民抵抗不成,英國艦隊又打廈門,因為閩浙總督鄧廷楨率領軍民抵抗,又失敗瞭,英國的艦船北上,到瞭舟山,總兵葛雲飛壯烈犧牲,定海失守。英國的艦船又繼續北上,到瞭天津海面,直隸總督琦善妥協,後來鴉片戰爭失敗,簽訂《南京條約》。
我就提出兩個問題思考,我們一起來思考,第一,鴉片戰爭清軍失敗,是歷史的必然,還是歷史的偶然?第二,鴉片戰爭清朝失敗的歷史責任是穆彰阿還是道光帝?我們先討論第一個問題,鴉片戰爭清軍失敗,是必然還是偶然?
現在中學的教科書說落後就要挨打,因為清朝落後,所以挨打瞭,的確當時清朝比較落後,大傢知道,英國在順治六年,就是公元1649年,已經實現瞭資產階級革命,英國國王查理一世上瞭斷頭臺,隨後,到乾隆三十年,到公元1765年,英國就開始瞭工業革命,到鴉片戰爭的時候,已經七、八十年瞭。英國作為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出現在西方,而大清帝國政治腐敗,軍備廢弛,清朝當時比較落後,但是我們還要想一想啊,落後挨打,這是事物的普遍性,但是,事物還有特殊性,挨瞭打我可能失敗,我也可能不失敗,那鴉片戰爭清軍失敗是不是必然失敗?隻有失敗一條道,沒有成功的一條道?隻有失敗的一種結果,沒有勝利的另一種結果?歷史是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