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慈禧太後托孤的唯一漢大臣竟是張之洞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檔案揭秘:皖籍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最後時刻
張之洞大有作為的時期是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的前10年。這個30年,是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制度行將滅亡,是中華民族必須作出新的選擇的30年。張之洞恰逢在這個30年中任兩廣總督和湖廣總督,這使他有機會、有能力成為瞭這個時期中國發展的中流砥柱。
張之洞是接受慈禧太後托孤的唯一漢大臣,在晚清的政壇上舉足輕重。1901年,流亡西安的慈禧,面對闖進國門的八國聯軍,真正意識到必須變革才能救國,因而頒發上諭,宣佈變法。由兩廣總督調任湖廣總督的封疆大吏張之洞為之歡欣鼓舞,隨之聯合兩江總督劉坤一,連上三道奏折,備陳學習西法、變革舊法、興學育才的主張。這些主張為慈禧一一采納,成為晚清治國的基本思路。
事實上,早在1889年,任兩廣總督時的張之洞就開始打算在廣州建煉鐵煉鋼的工廠,並委托駐英國公使劉瑞芬購買機器設備。由於調任湖廣總督,這個擬辦的工廠就跟著到瞭湖北,廠址設在漢陽。本來據張之洞的設想,這個漢陽鐵廠的生產能力全部發揮出來,每年可出精鋼、熟鐵3萬噸。不過事實上從來也沒有達到過這樣的產量。當時的情況是,張之洞對於冶煉工業毫無經驗,也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專傢,他在建鐵廠之前甚至還不知道哪裡有煤礦,哪裡有鐵礦,就貿然要在廣東建廠。幸而他調任湖廣總督,廠址設在漢陽,在不遠的大冶找到瞭鐵礦。但漢陽鐵廠開工時,煉焦煤尚無著落,仍在四處尋找。盡管這個廠從一開始就步履危艱,但毫無疑問,當時辦這樣一個廠,是張之洞試圖以實業救國的壯舉。這個廠是當時東方最大的鋼鐵廠。它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瞭辦廠的本身。加之他在武漢陸續辦起的槍炮廠、織佈局、紡紗局、制麻局、繅絲局,正是未來工業大城市武漢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