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靖港大敗,後來為何卻越戰越勇,屢敗太平軍?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中國千年古屍復原照:康熙像陳道明
文/文真明
好漢打脫牙齒和血吞
靖港失敗後,曾國藩把自己關在長沙城外,七晝夜不與人說一句話,陷入深刻的反省與思考中。勝敗乃是兵傢常事,但此次失敗成為曾國藩“咬牙立志”的關鍵一次。曾國藩後來說,他平生有“四大慚”,即四大恥辱,而靖港之敗是其一,他說:“甲寅年嶽州、靖港敗後,棲於高峰寺,為通省官紳所鄙夷”,但他經歷“此一磨折”,後來才有成功。他還說,他一生“打脫牙之時多矣,無一次不和血吞之”,靖港之敗亦是“打脫牙之時”。而“打脫牙和血吞”不是目的,“生平咬牙立志,徐圖自強”才是目的。
曾國藩善於從失敗中總結教訓。他認識到,此次失敗,也在於水軍未經操練,軍紀不嚴。不但打敗仗時潰不成軍,即使彭玉麟統帥打湘潭取勝時,部下也大肆搶掠。
湘軍始建之初,水陸師不僅缺乏實戰經驗,組織指揮系統上也未能做到層層節制。而臨陣作戰時,論膽量技勇,兵不如勇,論紀律則勇不如兵。因此曾國藩認識到,必須有得力人員協同管帶,加強文武官員的層層節制,才能相互維系。過去,湘軍每營僅有一二紳士主持,故紀綱不密,維系不固。靖港之役,就錯在“但知輕進之利,不預為退步之地”。而水師之弊,在於沒有經戰陣之兵勇,全是招募船戶水手,編組成軍,訓練未滿一月就拉上前線,故臨陣膽怯。因此,曾國藩此後很重視老兵的作用,水陸兵勇編組時,務須新老兵勇互相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