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下江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文章分類:清朝
乾隆爺不厭其煩五下江南,似乎並不全是為瞭領略江南秀美的湖光山色,疑似另有一番深意。江南素以物產豐饒、人文鼎盛著稱於世。自魏晉以來,北方戰亂頻仍,煙塵四起,江南卻相對平靜,為躲避戰亂,北方人士紛紛攜傢南遷,尋覓一方能“躲避暴秦之桃源秘境”。
時光飛逝,到瞭兩宋之交,由於面對北方遊牧帝國的不斷南侵,朝廷以及北方世傢大族屢次衣冠南渡,他們帶來瞭大量鼎彝重器、珍貴典籍,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命脈在錦繡江南一隅得以煙火傳承而幸免滅絕。因此,江南的士風也一直甲於全國。
清軍入關後,一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惟有在看似民風柔弱不武的江南遭受重創。以文人、書生為主的江南人士抱團頑強抗爭,清軍損失慘重,惱羞成怒,才有瞭“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慘烈的屠城事件。乾隆不辭辛勞、屢次下江南就是為延續大清立國之初定下的政策,借機尋訪並招攬人才,收撫地方豪強大族,消弭民間反清情緒,盡力營造滿漢一體的民族團結氛圍,也算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