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安南”的敗仗為何被乾隆算進瞭“十全武功”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清朝戰神僧格林沁:草原放羊娃如何當上鐵帽子王?
在拉薩市的佈達拉宮廣場上,坐落著一座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落成的“禦制十全記碑”。碑上用藏、蒙、漢、滿四種文字刻下瞭乾隆帝親自撰寫的碑文,用以宣揚乾隆一朝的“十全武功”。奇怪的是,“十全武功”裡的“降安南”分明是一場敗仗,如何竟能與平定準噶爾的豐功偉績並列呢?
佈達拉宮前的禦制十全碑記亭
南北朝的終結者
“十全武功”裡的“安南”,指的是今天的越南北部。自從十二世紀南宋朝廷冊封當時的“大越”李朝君主為“安南國王”之後,元明清三代都沿襲瞭這個稱呼。與中原王朝改朝換代不太一樣的是,安南雖然也有朝代的變化,國號卻基本不變,除瞭被明成祖出兵消滅的短命胡朝1400-1407年)與其同樣短暫的“大虞”國號之外,“大越”一直是安南的正式國號,在驅逐明軍重獲獨立1428年)之後,黎利建立後黎朝,國號仍然恢復成瞭“大越”。
後黎朝的國祚在1527年中斷,權臣莫登庸逼迫黎恭皇禪位並將其殺死,自稱皇帝,即莫太祖。滑稽的是這位司馬懿一樣的人物前不久還在宣稱,“三綱五常,扶植天地之棟幹”,結果轉過來就把頭一條“君為臣綱”置之腦後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