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怎麼解讀才正確?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黃公望《寫山水三十三訣》
馬致遠的文字完全是文人的感受,比如我們很熟悉的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傢。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與宋詞對比,元曲與白話更為靠近,裡面典故很少,“枯藤老樹昏鴉”根本就是一種白描。它和元代的繪畫非常像,把全部對內在情感的描寫轉成對外景的描寫。枯藤、老樹、昏鴉看起來是沒有情感的,其實是寄情於景,但不是由作者片面來講自己心裡多麼沉痛,而是借由客觀景象使人瞭解到他心裡的感受。
南宋亡國今後,漢族處於異族操控之下,朝代興亡的淒慘、滄桑之感分外明顯,特別體現在漢族文人身上。詞和曲最大的不一樣在於,詞是一種文人之間非常精巧的專業文學,可是曲必須要能夠擴大到民間去。民間是不大能接受佶屈聱牙的行文的,這就要求作者有必要用白描的辦法,去敘說一個比較容易引導人的情感的畫面。我們可以和南宋末年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對比一下。
南宋亡國今後,蔣捷隱居不仕,這首詞便是他以“雨”作為貫串,對自己終身所做的回想。先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他年青的時候在歌樓酒肆中聽雨,有點著的紅燭,有富有的羅帳,南宋還沒有亡國,而自己也正具有青春的年華。接著是“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到瞭壯年,已履歷瞭人世的滄桑,他在一艘客船當中聽到雨聲,江面這麼開闊,雲這麼低,落單的孤雁在西風中宣告淒厲沉痛的鳴音。最終是“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現在年歲大瞭,又在寺廟裡聽到瞭雨聲,自己的鬢角都現已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