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做瞭一個決定,春節從此不等於農歷新年,結果引發混亂至今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名傢聯墨譚延闓《行書風流罨畫七言聯》
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之前曾為大傢介紹瞭古代春節的習俗,其中提到瞭古代春節與立春是在同一天,引發瞭讀者們的強烈反響,咱們就來講講為何如今的春節為何與立春不在同一天。
▲立春桃花開
據明代王象晉所撰《二如亭群芳譜》中對立春的解釋——“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作為傳統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在民間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古人將其視作歲首,當做新一年的開始,相當於現代的“春節”,而農歷正月初一則是大名鼎鼎的“元旦”。事實上,在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之前,中國的春節都是從立春之日開始的。
▲孫中山先生劇照
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革命領袖孫中山推翻清朝,建立瞭嶄新的民國政權,他宣佈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不過並沒有調整春節的時間——因為春節的存在對農業生產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突然改變可能會造成民間混亂。然而兩年後的1月21日,時任內務總長朱啟鈐向大總統袁世凱提交瞭《定四季節假呈》,其中說到“擬請定,陰歷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很快,這份文件就獲得瞭袁世凱的批準,於民國四年公元1914年)起開始實行,春節被改到瞭農歷正月初一,立春則淪為普通節氣,持續兩千餘年的立春節慶活動逐步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