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己通古十二講:宋襄公(真)假仁義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西施的真實下場
歷史上關於宋襄公的記載就是關於仁義與否的爭論。比如,在泓水之戰中,當時,宋軍已先在泓水北岸佈好陣勢,處於有利態勢,但宋襄公遵守“不排成打仗的陣列不能開始戰鬥”的陳舊觀念,在楚軍渡河之際及渡河後尚未列陣之時,兩次拒絕乘機出擊的正確意見,直待楚軍從容佈好陣勢後才下令攻擊,以致大敗,襄公重傷,不久死去,宋國由此失去瞭爭霸的實力。
宋國的崛起是一個非常具有戲劇性的事。宋襄公是齊桓公的鐵桿擁護者,一直追隨著齊桓公東征西討,其軍事力量也趁機達到一個巔峰。齊桓公死後,宋襄公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插手齊國君位爭奪戰,揮師敗齊國四公子兵,一舉戡平齊亂,立太子昭為齊侯,威震天下。算得上是一個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的典型案例。
我們一直都說宋襄公是假仁假義以至於泓水之戰戰敗。可是問題在於,宋襄公的泓水慘敗真的是假仁義嗎?又有何證據呢?
其實宋襄公本身的最大爭議就是一直關於仁義與否。仁義的目的是什麼?名正言順!這是宋襄公畢生的追求。比如,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2年 ),茲甫的父親宋桓公病重。按照當時的嫡長子繼承制,茲甫本應是繼位之人,可是茲甫在父親面前懇求,要把太子之位讓賢於庶兄目夷,還說:“目夷年齡比我大,而且忠義仁義,請立目夷為國君吧。”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1年)春,宋桓公去世,太子茲甫即位,是為宋襄公。宋襄公封庶兄目夷為相,主管軍政大權,輔佐自己處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