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熱議將《荀子》列入儒傢第十四經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大器晚成的晉文公重耳一
中華讀書報訊記者陳菁霞)“《荀子》與《孟子》都是子書,在漢代地位相當。司馬遷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提出‘孟荀齊號’,也足見孟荀在其心目中的同等地位。宋代時,伴隨著宋明理學的全面復興,《孟子》由子入經,完成瞭升格運動。而這也促成瞭宋明理學的復興。今天,大陸儒學也面臨一個重建的重要時刻,在這個重建過程中,荀子思想能發揮哪些積極作用,是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在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邯鄲學院、世界中華文化研究總會、中國影視文化傳媒集團以及燕趙眾合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主辦的“荀子思想的當代價值及影視傳播研討會”上,人大國學院副院長梁濤指出,《孟子》由子入經是伴隨著宋明理學的復興完成的,今天,《荀子》由子入經則面臨著大陸新儒學的發展,意義重大。
“在儒傢的仁禮之學中,孟子有所失,荀子有所偏。孟子過分發展瞭仁學,對禮樂有所忽略。荀子偏重外王秩序,禮樂刑政,但如何建構心性之學,如何定位,還有一些問題”。梁濤表示,要統合孟荀,隻有這樣才能建構今天新的儒學思想體系。也正是在此思想基礎上,梁濤提出瞭“新四書”《論語》《禮記》《孟子》《荀子》)體系,在他看來,舊的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過分偏重心性之學,對儒傢傳統未能全面把握,特別是現在,儒傢政治哲學或外王之學與心性之學如何統一,是當代哲學面臨的重大問題。在這個背景下,提出重新審視荀子,讓荀子在當代儒學理論重構中發揮積極作用,具有重大理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