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中華文明是唯一延續至今沒有中斷的文明,這自然證明瞭華夏文明非凡的生命力。但從維系華夏文明的制度形態看,秦以前是八百年的周王朝封建制,秦以後的二千多年是基於秦制郡縣制)而延續的君主專制政體。因此,這種
歷史悠久同時也意味著華夏民族遭受君主專制的時間之漫長,以及由於巨大歷史慣性而來的現代政治轉型的困境。“五四”以降,學界多將中國君主專制制度難以變革的原因追溯至
孔子,但孔子仰慕周文而曰“吾從周”,明顯傾向於分權型的周制而非集權型的秦制。從先秦政治思想史上看,真正為漢以後君主專制奠定理論基礎的是荀子,在荀子的政治思想中,遺存著中國式君主專制的思想密碼,也隱含著中華民族政治轉型步履維艱的制約性因素。一先秦諸子百傢,都是對周文疲弊此一時代課題之回應而取徑不同,孔子、荀子亦然。孔子將禮壞樂崩的原因追溯到人的內心世界,認為這是由於人心中道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