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雲飛:《名士風采,大傢氣度——王獻之》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王羲之《憂懸帖》的筆法密碼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祖籍瑯琊臨沂,王羲之第七子,官吳興太守,中書令,世稱“王大令”。東晉書法傢,成就斐然。在小楷和今草上,不為其父所囿,一改王羲之“內擫”為“外拓”筆法,並創造破體,形成更為抒情張揚的書體,對後世草書,尤其是大草影響巨大。人們將他和鐘繇、張芝、王羲之一起並稱“四賢”,又將他和王羲之並稱“二王”。
一、魏晉風流
王獻之出身瑯琊王氏世傢。王氏傢族和瑯琊王司馬氏關系密切。王獻之祖父王曠同司馬睿是表兄弟。 王獻之的從祖王導是元帝司馬睿的謀主,位至丞相。父王羲之也幾度為官。王獻之長在這樣一個傢族裡,自幼性格桀驁、膽識過人。 《晉書·王羲之傳》載:“獻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邁不羈,雖閑居終日,容止不怠,風流為一時之冠。”
幾則小故事頗能說明王獻之的性格、氣質。
說某日與兄王徽之一起坐在房中。發生瞭火災,王徽之匆忙逃生;王獻之喚左右扶之而出,與平時神情並無二致。某夜,有賊入室偷取財物。王獻之並無叫人抓賊,隻是淡淡地說,自己傢的舊青氈可以拿去。嚇得賊人逃之夭夭。這二則故事見於《世說新語》,在非常境況下,王獻之的處亂不驚,處事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