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桓溫光天化日之下殺三人 為何還能步入仕途被招為駙馬
文章分類:東晉
桓溫,譙國龍亢人。他的高祖是三國時期在嘉平之獄中被司馬氏誅殺的曹魏大司農桓范。由此譙國龍亢桓氏淪為刑傢,在西晉並非高門望族。南渡後,桓溫的父親桓彝交結名士,躋身江左八達之列,並“志在立功”,曾與明帝密謀平定王敦之亂,使得傢族地位有所上升。桓溫未滿周歲時便得到名士溫嶠的贊賞,因此以“溫”為名。
咸和三年328年),桓彝在蘇峻之亂中被叛軍將領韓晃殺害,涇縣縣令江播也曾參與謀劃。當時桓溫年僅十五歲,枕戈泣血,誓報父仇。咸和六年331年),江播去世。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為父守喪,因怕桓溫前來尋仇,預先在喪廬內備好兵器,以防不測。桓溫假扮吊客,混入喪廬,手刃江彪,並追殺其二弟,終報父仇,由此為時人所稱許。
桓溫在光天化日去別人傢殺三個人,雖說是報仇,但的的確確是謀害人命瞭啊,為何還會“為時人所稱許”呢?官府沒有緝拿他?是不是中國古代鼓勵血親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