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為什麼設置晁蓋這個人物?作者施耐庵的用意何在?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趙孟頫行書《道場詩帖》,詩書合璧,古雅有致
突顯廟堂與江湖的對立。晁蓋代表江湖,他是地方小地主出身,沒有進過體制內,對朝廷肯本沒有興趣,梁山在他的帶領下絕不會走向招安。宋江代表廟堂,他雖然隻是個體制內的小公務員,但思想上受儒教影響非常深,雖然心中有波瀾,但忠君報國一直是他的最高指導綱領。兩人價值取向的不同可以讓我們看出梁山的兩條不同未來,最後的結果是宋江勝瞭,主要骨幹也都換成瞭在體制內幹過的人員,梁山一步一步向朝廷靠攏。有人說,如果梁山由晁蓋帶領,也許結局不會這麼差。我個人不這麼認為,晁蓋的戰略方針不過就是簡單的與朝廷對抗,大宋氣數未盡,最多也就是個另一個方臘,而且根據後來的劇情看出,這個人政治敏感度不高,不一定真的能為梁山找到什麼好的出路。
晁蓋這人,財主出身,又仗義疏財,喜結好漢。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進而也對大宋朝廷失去信心,堅決反對招安,與小吏出身宋江對比明顯。晁蓋這種有英雄主義色彩的豪俠,在類似的演義中也經常出現,代表普通人對那些脫離政府之外,行俠仗義,懲惡揚善的俠的一種向往。水滸傳在晁蓋死後,眾英雄在宋江的領導下走上瞭招安的道路,最終消亡。事實上也代表,這種脫離政府管束的武功高強的大俠必然悲劇的結局。晁蓋的落草是自願,而宋江更多是被迫隻有晁蓋敢帶領眾人劫生辰綱,宋江不會放棄自己的身份。)也就是說早起的牽頭,樹大旗,必須有個晁蓋這樣的人物,梁山早期的人物也以放浪形骸的俠客居多。當後期人馬壯大,招安派抬頭,晁蓋這個阻止招安最大的絆腳石離死也就不遠瞭。簡而言之,開頭吸引各路豪傑,必須有晁蓋,後期為瞭招安,晁蓋必須死,這就是晁蓋前期搶眼但又不是天罡地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