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生前曾為自己選中三塊風水寶地, 解讀蔣介石未下葬之謎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蔣介石生前曾為自己選中三塊風水寶地,都在大陸:一處是位於浙江奉化溪口鎮所謂“彌勒佛肚臍眼”的位置;一處在溪口仁湖附近;還有一處就是南京紫金山。
1975年4月5日晚11時50分,蔣介石在臺北病逝。醫療小組對蔣介石的遺體進行瞭防腐處理,4月9日晨6時在榮民總醫院靈堂舉行小殮。蔣介石身穿藍色長袍及黑色馬褂,胸前佩“采玉”大勛章,左右則為“國光”及“青天白日”勛章,宋美齡親自將蔣介石平日常讀的《聖經》《四書》、《唐詩》、《三民主義》及《荒漠甘泉》,以及常用之禮帽、手杖置於棺內,傢人並在靈前行跪拜哭祭,正午時分,蔣介石的靈柩暫厝於慈湖。
中國人講究的是入土為安,根據江浙一帶習俗,人死異鄉又暫未歸葬老傢的,即予浮厝方式暫理。所謂浮厝方式,是指靈柩離地三寸,在四個角墊高。采用這樣的殯葬方式,是為瞭讓子孫能在不破土刨墳的情況下遷葬先人。
慈湖在臺北市南60公裡處,慈湖陵寢原名“洞口賓館”,落成於1959年6月。蔣介石在這裡仿照溪口的建築樣式建瞭幾排平房,1962年由蔣介石手書“慈湖”並更名為“慈湖賓館”,作蔣介石生前行館之用,蔣曾指示自己身後暫厝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