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燭:元世祖忽必烈為何兩次跨海攻打日本?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隻因一棵棗樹,他被忽必烈看中,沒當太子卻成瞭皇帝!
北京是遼、金、元、明、清五朝古都,這五個朝代裡又有四個是由北方遊牧民族掌權的,所以許多古老的地名都起得粗獷而大氣——即使當初的那些命名者已經不在瞭,可他們的性格依然通過永恒的景物獲得延續:一座山、一條河、一架橋抑或一塊人類的聚居地……譬如北京的湖泊,動不動就以海相稱,仿佛大得沒邊瞭。這在中國的其他古都,是少見的現象。杭州的西子湖夠大夠美夠富貴瞭吧(被比喻為西施的化身),還是老老實實地叫作西湖。揚州也有座西湖,為瞭區別,隻敢加瞭個“瘦”字:瘦西湖——顯得更文弱更謙遜瞭。南方的湖泊,怎麼從名字上看,也跟林黛玉似的——弱不禁風?
老北京的皇城兩邊,各有三海。內三海指南海、中海、北海。外三海指前海、後海、西海——又合稱為什剎海。至於郊外的海就更多瞭。永定門外的南海子(包括頭海子、二海子、三海子、小海子等多處),是元、明、清三代著名的皇傢苑囿,即南苑。元大都西北角的積水潭,當時叫做海子或西海子,《元史·河渠志》稱其“聚西北諸泉之水流入都城而匯於此,汪洋若海,都人因名焉”。還有柳林海子呀什麼的。甚至大名鼎鼎的海淀,原始的詞義應為“像海一樣的湖泊”——根據明萬歷年間蔣一葵《長安客話》的說法:“水所聚曰淀。高梁橋西北十裡,平地有泉,彪灑四出,汨汨草木之間,瀦為小溪,凡數十處。北為北海淀,南為南海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