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忽必烈與蒙古新字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元朝貪官阿合馬娶500美女淫亂遭忽必烈剝皮
世祖忽必烈建國後,十分註意保持和發展蒙古民族的語言與文化。成吉思汗建國時,曾由塔塔統阿依據畏兀字母拼寫蒙古語言,制成蒙古文字使用。這種文字已通用瞭近六十年。
1260年12月,忽必烈封吐蕃薩迦的八思巴為“國師”,命八思巴率領一些吐蕃語文學者重新創制蒙古文字。稱“蒙古新字”或“蒙古字”。現在國內外學術界通用兩種名稱,一是按創制者命名,稱作“八思巴文字)”;一是按字母形狀特征命名,稱作“方體字”。八思巴文有音無義,類似音標。按忽必烈的規定,八思巴文是用來“拼寫一切語言”的。忽必烈命八思巴新制蒙古字,是適應元朝多民族國傢建立後的需要,要求拼寫蒙古語的新字,同時還能書寫包括蒙、漢、藏、梵、維吾爾等多種民族語言,主要是漢族的語言。
“蒙古新字”於1269年2月頒行全國後,王磐、竇默等奏請設兩翰林院:其一專掌蒙古文字,以翰林學士承旨撒的迷底裡主管其事。蒙古新字成為國傢法定的官方文字。政府重視教習蒙古文字,國傢培養專門人才學習該文字。1269年7月,就設立諸路蒙古字學,招收生員學習。1270年4月設諸路蒙古字學教授。和禮霍孫奏:“蒙古字設國子學,而漢官子弟未有學者,及官府文移猶有畏吾字。”1271年,在京城大都建立蒙古國子學,以蒙古文字教習諸生,以《通鑒節要》蒙文譯本為教材,教習蒙古文字。規定生員免一身差役,學習二、三年後,考試合格者,酌量授以官職。上路設生員額三十人,下路二十五人。各路蒙古官員子弟均可入學,回回、畏兀兒等色目人,願入學者,不受額數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