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貶惠州時,為什麼隻專註做這幾件事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惡僧專取皇室頭顱串珠子,當撬開宋徽宗就害怕瞭
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冬,江西贛州盜匪謝達進犯惠州,一把大火把惠州治下的歸善縣城房屋焚燒殆盡。潛藏江邊的老百姓發現,謝達一夥人燒殺搶掠,卻對蘇軾的白鶴峰故居“秋毫無犯”。更令他們瞠目的是,謝達又率領部下去往孤山修葺六如亭,烹煮牛羊祭奠過蘇軾侍妾王朝雲後方才離去。這是南宋學者洪邁的《夷堅志》中記載的一個“盜敬東坡”的故事。
從1094年10月被貶居惠州,到1097年7月再度被貶海南儋州,蘇軾在惠州一共待瞭940天。在這段時間裡,蘇軾到底做瞭什麼,使其得到盜匪的推崇,連故居也得到“保護”?
東坡紀念館前的蘇軾雕像。
01
北歸無望,籌建白鶴居
公元1093年農歷9月,北宋宣仁聖烈皇太後高滔滔薨逝。宋哲宗親政,進而對所謂元祐黨人展開清算。隔年十月,蘇軾被貶遠寧軍節度副使,詔令惠州安置。
初到嶺南,恰逢惠州疫癥爆發,體弱的王朝雲不幸染病,漸入沉疴。後經當地名醫調理,王朝雲身體漸有起色,卻一直不得痊愈。1096年農歷7月底,王朝雲病亡,八月初三,葬於惠州西湖畔孤山之上棲禪寺的松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