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生態倫理觀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北齊胡太後借口超度亡靈,召和尚入宮夜夜交歡
在認識瞭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基礎上,荀子又提出瞭如何更好地利用自然。
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荀子·禮論》荀子肯定瞭人在自然界中的主體地位,並提倡人改造利用自然。但是人類的欲壑難填,人類過多索取會嚴重地破壞自然生態的再生循環。如何處理二者之間的矛盾,達到人欲和自然生態的平衡呢?荀子認為,人生下來就有欲望,如果不能滿足他的欲望,就會有所索求,如果索求無度,沒有標準,就會發生爭鬥。有爭鬥就會產生混亂,混亂就會導致窮困。為瞭物資和欲望兩者相互制約,保持長久的協調發展,古代的聖王制訂瞭禮儀以使各安其分,借此來節制人們的欲望,滿足人民的需求。因此要在禮的指導下合理利用自然,“備養動時”、“取物不盡”,實現可持續的發展。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鱣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餘食也。污池淵沼川澤,謹其時禁,故魚鱉優多,而百姓有餘用也。斬伐養長不失其時,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