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愛”與“稱數”:荀子如何批判墨子思想
一、引言
大體說來,雖然先秦的儒墨道法各傢論旨不同,但他們卻具有相同的重建社會秩序的主題,而且他們也似乎各自皆有某種”自然狀態“的設定。在研究荀子的思想時,許多學者認為荀子有一個與霍佈斯大體相似的”自然狀態“理論。但正如大傢知道的,”自然狀態“一詞並非中國思想傳統的用語,而是由於某種相似性以及說明問題的方便而從西方傳統中借入的,目的在於明確思想傢是如何通過描述政治社會形成之前人類的存在狀況,分析其由治到亂的原因,並據此提出自己的如何克亂成治的一套理論主張。
事實上,墨子對社會混亂的根源也有一套自己的說法,同時墨子似乎也有一套自己的”自然狀態“理論,而墨子的一套理論主張即是在此基礎上提出來的。在有關社會與國傢的起源問題上,同時也是在為何要尋求秩序、又尋求何種秩序的問題上,設想一個社會、國傢和秩序不存在時的情況,通常是一個好的方法,因為如此一來,我們便會獲得如果沒有這些東西,生活將會是怎樣、我們為何要尋求建立社會國傢和秩序的理由以及建立何種樣態的社會國傢和秩序的思考。就此一思考路向而言,荀子與墨子更為接近,而與孟子較遠。
作為先秦時期的一位集大成者,荀子的思想對當時的各學派皆有不同程度的批判與吸收,其中即包含墨子。但是,我們看到,相比於荀子對別傢的非難,《荀子》一書中對墨子的許多觀點不僅提出瞭批評,所用的筆墨也最多,《非十二子》、《富國》、《王霸》、《天論》、《禮論》、《解蔽》、《成相》等篇章或多或少皆有涉及,對墨子的非禮、非樂、尚儉、節用、僈差等等等觀念都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給予瞭批評與檢討。大體說來,荀子在《非十二子》、《天論》和《解蔽》篇對墨子的批評最具代表性,荀子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