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脫脫城(托克托縣)文明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想盜成吉思汗墓?沒門!高科技都拿它沒招
脫脫城文明
群羊背馱城磚蜂蛹南下,一夜間,拆瞭個脫脫城,修建起瞭右玉城。這個美妙的傳說,給脫脫城這座夯築土城墻披上瞭神話的外衣。
親臨城墻腳下,昂首觀望,墻面坑坑凹凹,像當年築城的繩眼、像經歷戰火的炮眼、像人們攀爬的臺階……就在這滿目瘡痍的古城墻下,祖祖輩輩,生生不息的生活故事數不勝數。
脫脫城型如龜狀,象征長壽。周圍的居民有在城墻底部挖洞住宿、儲藏食物,這樣的環境冬暖夏涼,儲物長時保鮮,真可謂自然空調。南城墻西半段腳下為依城小路,新中國成立後有防疫站、托縣醫院、葡萄酒廠、機械廠、武警中隊、前街大隊、環衛所、地毯廠、建築工程隊、農機修造廠……依南城墻東半段落座,曾經都是我縣經濟的支柱單位,伴隨著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腳步,雖然有的搬遷、有的轉型、有的關閉,但是他們功不可沒,也可以這樣說:沒有他們的興衰就沒有今天托縣的繁榮。
以脫脫城的西南角為圓心,由南至西旋轉九十度眺望,整個托縣舊城盡收眼底。最耀眼的就數綜合商店、電影院、二旅館,我傢也在其中,而今卻都夷為平地瞭。圓心處由下至上有一通道,正好一人鉆入,自如上城下城。何年何月有瞭通道?幹啥用的?無人知曉。我小時候,與夥伴們經常在此玩藏埋埋地方遊戲:一個人預先藏起來大傢尋找)、鉆地洞等遊戲,一同玩耍的哥哥姐姐們告訴我們,這個通道俗稱:“馬B方言:母馬生殖器)窟”。現在想起這名稱雖說不雅,但其外形的確相似。為瞭保護文物發展旅遊業,馬B窟堵瞭,雲中酒業還在上面新蓋瞭涼亭,當我們在此乘涼閑話之時,兒時的淘氣情景一幕一幕縈繞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