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選讀:陶冶身心
文章分類:春秋
中國古人對治理國傢有一個基本的共識,那就是治國如修身。無論儒傢,還是道傢、法傢,乃至陰陽傢,都把治理國傢看成是與修身同樣道理之事,所謂“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乃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在這點上荀子也不例外,但是荀子的修身,自有他的特殊之處。一般而言,他人所言修身主要是修心,即註重人的內在世界的修養。而荀子不同,由於他主張性惡論,故而認為要改變本性,需要後天的師法教化和禮義熏陶。
1見善,修然①必以自存②也;見不善,愀然③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④然必以自惡也。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故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⑤惡其賊。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雖欲無進,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亂而惡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賢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獸而又惡人之賊己也。諂諛者親,諫爭者疏,修正為笑,至忠為賊,雖欲無滅亡,得乎哉!《詩》曰:“噏噏呰呰,亦孔之哀。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⑥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