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智慧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深讀《道德經》第三章:老子隔空喊話,我真沒有愚民!
管仲的智慧
魯先聖
管仲是春秋時期的齊國宰相,他為相四十年,推行以民本為題旨的一系列治國之策,從而使齊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諸侯,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因而,可以說,沒有管仲,就沒有齊國的霸業,沒有管仲,就沒有齊桓公的王者地位。事實上,在春秋以來的諸多歷史典籍中,對於管仲功績的記載,類似這樣的評價不可勝數。
但是,對於管仲如何擔任的齊國宰相,對於管仲與齊桓公原來的恩怨,可能就少有人知瞭。這就要說說那個鮑叔牙瞭。管仲和鮑叔牙都生在穎河邊上,是一對少年好友。管仲傢境貧困,常常幹一些偷雞摸狗的勾當。鮑叔牙傢境好一些,他理解管仲這樣做是為瞭生存,沒有瞧不起他,還常常接濟管仲,幫助他完成學業。甚至在有很多時候,兩個人一起做事情,管仲耍小手段欺騙鮑叔牙,使自己得到的多一些,鮑叔牙也寬容地理解他。在鮑叔牙看來,這是因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無奈之舉,絕對不是管仲的品質有什麼問題。成年以後,鮑叔牙做瞭齊國公子小白的老師,他推薦管仲做瞭另一個公子糾的老師。當時兩個公子都作為人質生活在國外。兩個人各為其主,盡心盡力地發揮著自己的才幹。正在這個時候,齊國的國君齊襄公死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