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纓會上楚莊王一個善意的舉動贏得一位大將的盡忠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公婆愛孫子愛到病態,我該怎麼辦
“暗中牽袂醉中情,玉手如風已絕纓。盡說君王江海量,畜魚水忌十分清。”
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絕纓會”。當然,這不過是古代史傢和好事文人的習慣,給取瞭個響亮的名字,以資紀念。
事情是這樣的: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一舉平定瞭鬥越椒的叛亂,然後大宴群臣慶祝一下,美其名曰:太平宴。
席中觥籌交錯,大傢開懷暢飲,不知不覺已經日落西山。群臣還不過癮,於是楚莊王令人點上蠟燭繼續開懷暢飲,並叫來寵妃許姬給大傢堪酒助興。
忽然一陣夜風吹來,宴會上的蠟燭全滅瞭。也許是醉意微醺,也許是許姬太美若動人瞭,一個人趁著夜色扯住她的衣裙,撫摸她的手。許姬慌亂中掙紮,不料扯斷瞭那人的帽櫻。
許姬羞紅著臉,趕緊跑回楚莊王的身邊,附耳將剛才的遭遇告訴瞭君王。調戲君王的寵妃,就是冒犯君王,當著君王的面調戲王妃,罪過就更大瞭。那個大膽包天的色鬼要倒黴瞭。問題是,這個人是誰呢?許姬拿出折斷的帽纓,悄聲建議一會兒重新點燃燈燭後,一看誰的頭盔頂上沒有帽纓,就治誰的罪。
沒想到楚莊王聽完,高聲說:“今日,君臣痛飲,務求盡興。大傢不必拘束,不需要正襟危坐,也不必穿戴整齊。來來來,大傢都把頭盔上的帽纓給摘瞭,隨便些。”同時,他示意下人們暫緩點燈。等大臣們陸陸續續把帽纓都給摘掉瞭,楚莊王才讓重新點上燈燭,重開歡宴。這一夜,楚國君臣直喝得盡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