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中的返樸歸真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老子和孔子誰厲害?
眾所周知,“在日益緊張的社會生活中,人們越來越多地憧憬道傢的‘返樸歸真’思想,回味道學的文化韻味,以改造充實豐富多彩的現實人生。”①道傢始祖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中,便蘊含著豐富的“返樸歸真”思想。下面,筆者引經據典從“返樸歸真”的含義、緣由、途徑及意義等方面展開論述。一、關於“返樸歸真”的含義首先,我們弄清“返樸歸真”之“樸”“真”的含義。(道祖)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二章中說:“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這裡(道祖)老子用“樸”來說明無名無形而渾沌未分的“道”的原始狀態。在(道祖)老子看來,無形無名的大道,在化生宇宙萬物之前是處於渾沌未分之狀態的,所以稱之為“樸”。②毫無疑問,此“樸”者,真也,善也,美也。(道祖)老子所說的“道”為至樸之“道”,同時亦可說是至真之“道”或至善之“道”或至美之“道”。蓋彼此密不分也。③此外,我們從15章“敦兮,其若樸”,19章“見素抱樸”,28章“復歸於樸”,以及37章“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和57章“我無欲,而民自樸”這些經文中,其“樸”可解釋為——“質樸,敦樸”④、“本真,本性”⑤等義,是(道祖)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