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春秋末期和孔子、老子地位一樣,後世一直傳頌他的兵法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西施的沉魚傳說也許是出“殺人事件”
孫武,出生於公元前545年,卒於公元前470年,字長卿,齊國人,是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傢,政治傢。孫武的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被譽為“兵學盛典,不僅在中國,甚至在世界軍事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是後世人所不可超越的兵法典著。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范圍內廣泛的被應用。
公元前512年,孫武被伍員推薦給吳王闔閭,那時候他已經寫成瞭《孫子兵法》,帶著兵法的他被吳王極力贊賞,從此後孫武在吳國軍隊中大展身手,屢立奇功。孫武在吳國的三十年,勵精圖治,立下卓越的戰功,他所著的《孫子兵法》,是中國軍事史上珍貴的文化遺產。他覺得一場戰爭的勝敗不是由鬼神決定的,而是由政治經濟甚至自然等因素共同決定的。正是他在軍事科學方面總結和概括瞭豐富多面的哲學道理,確定瞭他在春秋末期和“孔子、老子”並列的地位。
在孫武晚年時期,他的好友伍員被夫差所殺,孫武厭倦瞭世事無常,決定退隱,專心修訂《孫子兵法》一書,不久後,因為憂國憂民,勞心勞力,又長期的鬱鬱不得志而亡,最終葬於吳都郊外。不過還有另一種說法,在一些史書上也有人說道,孫武是因為和伍員一起進諫,惹怒瞭夫差,是被夫差所殺,或是他因為是伍員的好友,被夫差遷怒,最後才被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