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本《老子》研究漸趨深入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老子道傢的三個最高智慧:柔、靜、慢
《老子》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經典之一,近40多年來相繼發現瞭4種先秦兩漢時期的簡帛本《老子》,可謂中國學術界的幸事,然而《老子》一書文本關系錯綜復雜,對“四古本”《老子》展開研究,即便對訓練有素的學者而言也是一項極富挑戰性和吸引力的工作。記者近日采訪瞭解到,近年來關於“四古本”《老子》的研究正日益深入,學界對每一種古本已經展開瞭程度不等的研究,在此前基礎上的系統研究和綜合校註工作也正在推進之中。
對“四古本”展開系統研究
“四古本”《老子》分別為:1973年初出土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和乙本,1993年出土的荊門郭店楚簡《老子》甲、乙、丙三組,以及2009年北京大學藏西漢竹簡《老子》。
出土簡帛文獻研究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丁四新的學術專長,他對記者介紹說,近百年來《老子》研究經歷瞭四個大的階段,分別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疑古風氣中關於《老子》的討論;五六十年代的《老子》研究大討論;7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中期,由馬王堆帛書本《老子》出土帶來的新階段;90年代後期至今,由郭店楚簡本《老子》整理出版後帶來的新階段。前兩個階段以大討論的方式展開,而後兩個階段都是在簡帛古本出土後掀起的,是在還原和批判的意識中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