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調任兩廣總督背後:或為王室保存實力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梁啟超的宗教觀
甲午戰敗後,李鴻章下崗,隻擔任瞭“總理衙門行走”——相當於外交部的正部級調研員。這對李鴻章來說,未必是壞事。從他下崗之後開始,直到1900年他重新上崗,大清國從來就沒有安寧過。
先是激進而操切的戊戌變法,大清國的“高鐵”急速“右轉彎”,引爆瞭戊戌政變,隨後,又急速“左轉彎”,並以義和團運動為標志,在庚子年達到瞭出軌的臨界點。
網絡配圖
在這“右”、“左”的急劇變化中,靠邊站的李鴻章,陰差陽錯地沒有立身於風口浪尖,保持瞭相對超然的地位。有關他在戊戌變法中的作用,人見人殊,無論說他支持康梁還是反對康梁,都能找出一大堆小證據,而研究者們恰恰忘記瞭:對於一個沒有實際職權的老幹部來說,那些都是逢場作戲而已,既非真左、也非真右。
雖然躲過瞭戊戌的風暴,李鴻章卻在義和團的狂飆中,處境日漸危險。戊戌政變之後,北京形成瞭一股強大的勢力,要廢黜光緒皇帝,幕後黑手,絕非主流普遍認為的慈禧太後——太後的權威根基於“皇帝之母”的身份之上,這令太後與皇帝永遠是最為緊密的利益共同體——而是離最高權力隻有一步之遙的、大阿哥溥儁之父、端郡王載漪。載漪掀起瞭一股強烈的廢立之風,要廢黜光緒,擁立溥儁。而李鴻章盡管已經下崗,卻恰恰是反對廢立的諸多老幹部中,資源最為充沛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