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林:墨子與韓非子
作者:劉士林,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傢
把墨子與韓非子放在一起,最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兩人都從儒傢來。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固不必言,而由於韓非與李斯曾同學於荀卿,當然也可以劃入儒傢者流。二是他們屬於儒傢陣營中的“造反派”,而在批儒的歷史潮流中也都算得上是頂厲害的角色。但兩傢也有同中之異,除瞭時間、地點、動機不同之外,由於在“反傳統”的具體內容及根本目的相去甚遠,所以在相同的表象下也就有著完全不同的內容。具體說來,大約有如下幾點。
首先,盡管都是功利主義者,特別重視一個社會的物質基礎,但在如何獲取財富的手段與方式上,這兩傢是完全不同的。按照一般的邏輯,財富的獲得不外乎兩種手段:一是通過辛勤勞動從大自然中獲得,二是通過軍事手段去掠取他人的勞動成果。如果說墨子屬於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一類,那麼韓非子對此則十分看不起,他不僅把勞動創造的財富看作是“小利”,而且還明確地表示過“顧小利,則大利之殘也。”《十過》)韓非子有一些著名主張,如“當今爭於氣力”《五蠹》),如“齊,五戰之國也,一戰不克而無齊”、“夫戰者,萬乘之存亡也”《初見秦》)等,都意在強調軍事工具在國傢機器中是最重要的。現代學者常把韓非子與馬基雅維裡的《君主論》相提並論,兩人在君主首務,在“整軍經武”、戰爭是一個國傢生存的基礎等方面,也確乎是非常接近的。在韓非所處的那個時代中,不管是出於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還是要通過掠奪他人以求自強,實際上既不可能借助於愛有等差、尊卑有序的“禮樂制度”,更不可能依靠孔子那種建立在個體道德自覺基礎上的“仁心”。這是韓非子“非周禮而越孔孟”,把政治理論的中心從生產鬥爭轉向軍事鬥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