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論|明代時期——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一)
文章分類:明朝
董其昌1555—1636)明代官吏、書畫傢。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南直隸松江府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萬歷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天啟時累官南京禮部尚書,以閹黨柄權,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畫旨》、《畫眼》等。
《畫禪室隨筆》,四卷,明 董其昌著,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寫刻本。版框11.5cm×16.3cm。半頁8行,行17字,抬頭至18字,白口,雙魚尾,左右雙邊。
《畫禪室隨筆》原文:
●卷一
○論用筆
米海嶽書,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八字真言,無等之咒也。然須結字得勢,海嶽自謂集古字,蓋於結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學米書者,惟吳琚絕肖。黃華、樗寮,一支半節。雖虎兒亦不似也。
作書所最忌者,位置等勻。且如一字中,須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處。王大令之書,從無左右並頭者。右軍如鳳翥鸞翔,似奇反正。米元章謂:“大年千文,觀其有偏側之勢,出二王外。”此皆言佈置不當平勻,當長短錯綜,疏密相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