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人出征卻在傢門口被俘 明英宗在土木堡犯瞭哪些致命錯誤?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法國版張居正和李太後 奧地利公主和紅衣主教那點事
自從明王朝建立之後,明朝統治者就不斷與他的北方鄰居打交道,先是北元,後來是韃靼,再後來就是瓦剌。這些蒙古人雖然屬於不同的部落,相互之間也互相仇殺,但他們對於明帝國的敵意卻是一致的,拋去那些復雜的政治和經濟動機,其實原因很簡單,蒙古人也要吃飯,而草原上是不會長出鍋碗瓢盆的,想要生活,就隻能去搶啊,於是,靠近蒙古的明王朝就成瞭蒙古人的最好劫掠對象。圍繞著搶劫與反搶劫,明朝與蒙古人爆發瞭一系列戰爭,紅鹽池之戰,威寧海之戰等等,以及筆者今天要說的土木堡之戰。
公元1449年,明正統十四年,瓦剌的首領也先在基本平定漠北之後,對南方的明朝發動瞭新一輪的進攻,這場進攻實際上從年初就開始瞭。
早在當年的三四月份,也先就分道進攻遼東,宣府,甘肅等處,明軍連戰連敗,告急求援的奏折像雪花一樣飛向京城。但此時還停留在邊境騷擾上,邊防軍尚能應付,然而到瞭七月,情況越發糟糕,也先接連入寇大同,知院阿刺進犯宣府,脫脫不花進犯遼東,另一路瓦剌軍進攻甘州,大同參將吳浩戰死,邊境形勢越發危急,明廷派遣駙馬都尉井源等率兵增援,到此時,危機仍停留在邊境上,但隨著邊境的敗報不斷傳來,正統帝朱祁鎮決意親征,七月十六,下旨親征,十七日,明廷集中京師附近駐軍二十餘萬親征,自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以下,文武勛戚大多數隨行,親征軍出居庸關,過宣府,懷來。一路上,天氣惡劣,補給又供應不上,士兵餓斃於道,軍中怨言很大,全軍上下充滿著悲觀的氣氛,這勢必影響軍隊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