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死因考----兼談嘔血的鑒別診斷
文章分類:清朝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他“少年科舉、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近代中國史上最重要的幾件大事,無不以身親歷之。
生前位極人臣,死後極盡哀榮。關於他的死因,《清史稿》語焉不詳,隻說是“積勞嘔血薨,年七十有九。”
“嘔血”隻是一種癥狀,而非病名。這位帝國權臣到底因何嘔血?究竟死於何病?
通過采掇史料,讓我們先來回顧一百多年前,李鴻章人生中最為悲涼沉痛、也是中國最為黑暗動蕩的那段日子:
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攜光緒等倉皇“西狩”,電諭兩廣總督李鴻章火速北上,以“全權大臣”與各國議和。李於是“冒暑北上,復患泄瀉,元氣大傷”。
10月,李鴻章受命入京,投身虎口,與眾列強談判,“竭力磋磨”,“往往徹夜不眠,胃納日減,觸發舊疾時作時止。”
1901年9月,李鴻章代表大清國簽署瞭中國近代上最為屈辱的《辛醜條約》,簽約前兩日,李“就已傷風,鼻塞聲重”,簽字時,“寒熱間作,痰咳不支,飲食不進”。
後月餘,李自俄國使館歸後當晚“忽喀血碗餘”,次日“大解不出,陡嘔血半盂,色紫黑色,有大塊,虛汗頭眩,勢甚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