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適中國畫梅花出神入化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李淵不光生的兒子都很牛,還有兩個女兒也很厲害!
草木本無情,但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習慣於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在一草一木中傾註真情,寄托深意。這樣,無情之花似乎也成瞭“花可解語”,由此而被賦予一種人格的象征意義,梅花一身傲骨,不畏嚴寒,在漫天飛雪的隆冬時節一展風華,清香四溢,開於百花之先卻又素樸無華,虛懷讓美,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其耐寒抗雪的生活習性正與中國人崇尚的道德情操相契合。因此,梅花自然也贏得人們無限的敬意,並被用以比喻這樣一類人—他們在嚴酷的社會環境中堅貞自守,不隨波逐流,依然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和崇高品質。就像周敦頤筆下的菊花、牡丹和蓮花那樣,梅花除瞭與生俱來的自然屬性之外,還被賦予瞭一種具有特定人文含義的社會屬性。
說起李適中老師畫梅花的經歷,還得從他的個人經歷說起。李適中1943年出生於安徽潁上。上世紀60年代入伍於六十三軍。期間他創作瞭木刻版畫:雪夜放映、胸有朝陽,深切懷念等作品發表於《文匯報》,《戰友報》,《浙江工農兵畫刋》,《延安畫刋》等報刊雜志。從部隊轉業到阜陽地區文工團擔任藝委會副主任。後調展覽館,文物局工作。期間創作瞭版畫作品“夜校新課”、“輔導報告”,“兩代人”等作品,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瞭《黑白版畫選集》。《人民日報》,《文匯報》,《北京周報》《安徽黑白木刻集》報刊都刊登瞭其作品等。上世紀八十年代李適中老師下海創辦文化產業,任工藝廠長、綠洲房地產公司經理。期間發明瞭高分子工藝技術,獲文化部科技進步獎及國傢專利。創辦青銅器文物研究所為中國文物學會會員單位。退休之後他重拾筆墨,始為怡情散心。其狂草書法、潑彩荷花、寫意梅竹等作品在各大媒體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