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看哭瞭觀眾,清朝這場災荒更厲害,曾國荃的形容讓人沉默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大貪官除瞭貪還有個秘密,嘉慶為何在大喪之日誅殺和珅
在每年上映的眾多電影之中,總有幾部戳中觀眾的淚腺,讓人心情壓抑乃至流淚。這其中有感人至深的親情,也有人世間罕見的災難,就如2012年上映的電影《1942》。
相信當年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都會對其中的故事情節有所記憶。在旱災引起的大饑荒面前,為瞭避免戰火的摧殘,無數的河南百姓背井離鄉逃荒陜西。張國立飾演的老東傢帶領一傢人也在其中。可是到瞭陜西後,自己的親人全死瞭。於是他決定不逃荒瞭,開始逆著逃荒的人流往回走。他此時沒想活著,就想死得離傢近些。
《1942》這部電影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一個是影視藝術手法,一個是文學小說,然而在歷史上這卻是真實的故事。單就兩者表現出來的情節已經足夠讓人揪心的瞭,可是歷史上有一場災荒比這更厲害,那就是丁戌奇荒。
丁戌奇荒發生於光緒元年,終止於光緒四年,起因同樣是由於旱災,河南同樣未能幸免,可是其波及范圍卻比1942大得多。山西、直隸、陜西、河南、山東數省無一幸免,雖然前後不過四年時間,可是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天災面前,一年就足以產生慘劇,更別說四年之久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