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宋詩打動王安石
往者議論宋詩,多謂其萎靡纖弱,一如當日國勢。然而卻有一首宋詩,其格局氣象,足以雄視漢唐,遠邁魏晉。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這首《暑旱苦熱》的作者是王安石最欣賞的一個青年官吏王令。
王令,字逢原,原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5歲父母雙亡,自學成才,20歲在高郵擔任學官,遇到王安石,一見如故。王安石當時憤於北宋積貧積弱,發出“三不足”的感慨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而王令的詩,慷慨悲壯,氣韻雄渾,而內中又常關切民生疾苦,兼具悲天憫人的情懷,因此深受王安石贊賞,稱其為“志士仁心,嘆蒼生而淚垂”。
這首《暑旱苦熱》,頗有詩史之慨,“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描述瞭北宋旱災的情景,據史書記載,北宋建立初到真宗乾興元年1022年)為止的63年間,全國發生大型旱災76次,旱災頻繁,可見一斑。慶歷七年1047年)的一場旱災甚至導致宋仁宗兩度下“罪己詔”,宰相王隨引咎辭職,而受災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