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鬼谷子與孫子兵法看古人的智慧,成大事者,以此為鑒!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廉頗跟白起誰更厲害?
今天要跟大傢聊的是“舍得”,這個詞其實與縱橫傢的代表作《捭闔策》又名《鬼谷子》)是頗有淵源的。舍得與“反應”相同,反應出自捭闔策一書中的反應篇。這兩個詞的意思是,先得到,然後再舍去,其實留不下什麼,所以這隻能算是小智慧,而先舍去,然後再得到,這樣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自古一來,凡是想成大事的人,首先要學習的就是“舍得”的精神。在捭闔策中的第二篇,就是反應篇,在這裡面有一個問題,也是非常基本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所謂的“反應”究竟是何物?方法解釋的很簡單,那就是從時空以及思維這些方面去分析問題,甚至還可以將這其中的術的相比之術總結出來,可是有個問題總讓人不得其解,那就是其中對於正反的問題解釋。
反應的前面說反而求之,但是到瞭後面卻又說知人始己,看起來像是自相矛盾,那麼為什麼還要這麼說呢?關於這反應之術,知己知彼就是其中的正應,而知彼知己則是反應,事實上其真正的意思是這樣的嗎?想要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要從《孫子兵法》中說起瞭。孫子兵法中有兩句名言:知彼知己,百戰百勝。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而捭闔策中也有幾句相似的名言: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在這兩本書中,都有關於正應和反應的問題。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先明確思維的基點,這個基點就是陰陽變化和捭闔有度。正或者是反,看似相互對立,但實際上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孫子兵法中寫道:以正合,以奇勝。在這句話中,正合,其實就是我們先前提到的正應,也就是所謂的知己知彼,而後面的奇勝,則是指反應,與知彼知己相對應。按照哲學的思想來看,正應就是指量變,所謂兩者之間的關系也就明朗起來,所以沒有正應也就沒有質變,而這個質變就是反應。從現在的社會經濟來看,如果一傢公司想要獲得成功,就要從很多個方面開始準備,例如:優秀的產品,合格的團隊,便利的渠道等等,隻有這些最基本的條件全都做好之後,才有可能逐漸擴大公司規模,提高公司市值。通過基礎的量的不斷積累,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從而達到實質性的改變,其所采用的就是反應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