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若取代劉禪,結局會怎樣?
章武三年春,劉備白帝城,臨終之前托孤諸葛亮,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聞言,淚流滿面,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這便是《三國演義》裡著名的“白帝城托孤”,千百年來,作為君臣知遇佳話廣為流傳,劉備死後,諸葛亮終其一生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瞭千古忠臣之典范,隻可惜,饒是如此,他最終還是無力回天,劉禪並非治國良君,蜀漢國力不濟,攻克中原,還於舊都的偉大理想,最終徒留一聲嘆息。於此同時,也引發瞭後人無數熱議:如果當年諸葛亮將劉禪取而代之,歷史是否會被改寫,諸葛亮是否又是另外的結局?答案是否定的,而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且往下讀。
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貞,始於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情,那年的他雖有治世之能,可在亂世之中,卻難逢明主,曹操有謀士郭嘉,江東有周瑜,他隻得躬耕於南陽,直到劉備出現,彼時的他也是天涯淪落人,雖有皇叔之名,卻也是一路屢戰屢敗,雖有心平天下,卻也隻能是有心,他需要一個人在自己身邊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當劉備第三次求見他時,諸葛亮知道,他這一身才華,終於有瞭用武之地。在此後的一生,諸葛亮始終以一顆赤子之心對待劉備,效忠蜀漢。諸葛亮之心,明月可昭,在歷史上,他是唯一一個能以丞相身份行使主君的權力,卻不遭猜忌,多次興兵而無民怨之人,生前百姓擁戴,死後舉國同哀,就連其對手也稱其為天下奇才,並且這個對手一生隻在他手上吃虧過,從無敗績,除此之外,在諸葛亮的言傳身教之下,其子孫亦是忠君報國,在緊要關頭不惜以死殉國……諸葛亮為蜀漢操勞瞭一生,尤其是在劉備逝世後,劉禪不堪大用,整個蜀國就隻靠著他一個人硬撐,事無巨細,都要親歷親為,可他也畢竟不是神,他亦是血肉之軀,所以,他最終積勞成疾,才會在五丈原抱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