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自稱“稱名不稱字”,張飛卻何以自稱“燕人張翼德”
很多人都喜歡看《三國演義》,尤其是那武將戰場廝殺的場面更能引人入勝。而《三國演義》中的,“張翼德大鬧長坂橋”這一回目又堪稱極為經典的一回。話說當年常山趙子龍單騎救主,從長坂坡殺出曹軍的重圍,直往長板橋方向奔去,而身後喊聲震震、曹軍卻緊追不舍。趙雲到得橋邊,已人困馬乏,無力再戰,恰見那張飛挺矛立馬於橋上,故先過得橋去,而張飛負責斷後。
曹軍追至長板橋頭,見張飛手持丈八蛇矛,立馬於橋上,又見橋東的樹林之後,塵土飛起,故疑有伏兵,不敢近前。張飛見曹軍久持未動,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栗。張飛見曹軍還未動,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有如此氣概,頗有退心。張飛望見曹操後軍的陣腳開始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的夏侯傑被驚得肝膽碎裂,墜於馬下而亡。曹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這便是張翼德在長板橋,嚇死夏侯傑並嚇退曹軍的故事。然而,問題來瞭,古人在自稱的時候,都是“稱名不稱字”的,張飛何以自稱“張翼德”呢?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在自稱的時候,都是“亮”怎麼樣、怎麼樣,而不會說“孔明”怎麼樣、怎麼樣;劉備在自稱的時候,都是“備”怎麼樣、怎麼樣,而不會說“玄德”怎麼樣、怎麼樣。在我們古代,是特別重視禮儀的,所以在“名”與“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名”一般是自我的謙稱,或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稱呼;而平輩之間、或者晚輩對長輩,直呼其名是極為不禮貌的行為。“字”一般用於平輩之間的互稱,晚輩對長輩也可以稱“字”。但是本人是不自稱“字”的,直到民國期間也都是如此。所以,蔣介石在正式場合自稱時、或者落款簽名時,都口稱“蔣中正”、落筆“蔣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