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脫穎而出”的前提是什麼?毛遂與平原君對話解讀。
“脫穎而出”這一成語出自“毛遂自薦”。其中《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遂對平原君所謂“脫穎而出”的回答是這樣的:“使遂早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這個故事大概意思是:戰國時,秦國攻打趙國。趙國平原君奉命到楚國求助,毛遂請求跟著去。平原君說:“有本事的人,在人群中,就如錐子放在佈袋中,尖兒立刻露出來。你在我 傢已有三年,但我未聽說過你的名字,看來你沒有什麼能耐,還是不要去瞭。”毛遂說:“若我真的能如錐子,放在佈袋裡,就會連錐子上面的環也露出,豈止隻露 出尖兒!”後來毛遂就跟著去,並起瞭非常重要的作用。
毛遂在平原君府中3年,而默默無聞,真的是毛遂沒有才能嗎?非也,是平原君沒有將毛遂放入“囊”中,而已,非要毛遂自薦才得以入“囊”,並脫穎而 出,寫就瞭千古佳話。設想一下,這個歷史典故的形成需要兩個必要的條件:其一,平原君的用人之道和膽識,其二,毛遂自我推薦的勇氣。
先說平原君,他是戰國四君子,其才能膽識自然不必說瞭,更可貴的是愛惜人才,門下“食客三千”,毛遂隻是三千分之一,那些善於表現才能的食客自然會 納入平原君的視線,成為使用的重點對象,毛遂在危急之時挺身而出時,平原君感到意外,但還是很客氣的問瞭那句話關於“脫穎而出”的話。由此可見,平原君是 尊重人才的,即使是從來沒有表露的毛遂,他還是給瞭對方一個機會。如果平原君對此置之不理,那毛遂本事再大,沒有闡述的餘地,那也不能經過自薦而青史留 名。由此,我們可以肯定,平原君的用人之道是可以肯定和借鑒的。反觀現在一些領導幹部,隻關註那些圍在自己身邊,積極向“領導”靠攏,尋求進步的人,而對 那些默默無聞幹工作的“老實人”視而不見,甚至隻用其才不用其人,“老實人”隻有幹活的分。習總多次提到要重用“老實人”,不要讓老實人吃虧,正是基於對用人制度存在缺陷的精準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