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說客雙雄是張儀:奔走於各國的戰國辯論傢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解密:名將白起為什麼寧死不去打趙國首都邯鄲?
張儀的事跡在漢代以前的史書中有豐富的記錄,而最系統的則是司馬遷的《史記》。盡管《史記》裡也有一些小的誤載,但畢竟司馬遷的時代距戰國不遠,而司馬遷又是一位博學而嚴謹的史學傢,所以,關於張儀的生平經歷,我們還是得以《史記》為基本文獻,同時結合後來的出土文物及歷史學傢們的考證成果,才能有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史記·張儀列傳》開篇便說:“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這個記載略有不確。據後來的歷史學傢考證,蘇秦的主要政治、外交活動時間要比張儀晚二三十年,年歲也比張儀小很多,應該屬於張儀的晚輩,他們不可能同時向鬼谷子學習。在戰國中期活躍的縱橫傢中,張儀是連橫之策的首創者,與他同時且主張合縱的政治傢是公孫衍而不是蘇秦。公孫衍原為秦國大良造,張儀入秦後,兩人不合,公孫衍離秦入魏,作瞭魏國的國相,遂致力於聯絡東方各國以對付秦國。
《史記》中說張儀是魏國人則是正確的,據學者們考證,張儀的故裡就在現在的河南省濮陽市區胡村鄉張儀村。《史記·張儀列傳》還記瞭一段張儀早年在楚國的經歷。張儀到楚國遊說,曾同楚相一起遊宴,碰巧楚相的玉璧丟瞭,就懷疑是張儀偷的,對他笞辱一番,張儀從此對楚國沒有好感,強秦弱楚成為他終生的奮鬥目標,但也有歷史學傢認為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很值得懷疑,原因是戰國時期類似的故事被記載得太多,且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大約屬於傳說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