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寥寥28字寫盡屈原
在長沙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時,毛澤東就如癡如醉地學習《楚辭》,對屈原甚是崇拜。毛澤東當時讀師范時做瞭一本專門的聽課和讀書筆記,取名為《講堂錄》。這本筆記共47頁、94面,前1頁全部是毛澤東抄錄的屈原的《離騷》和《九歌》。在《離騷》正文的上方,還寫有他對各章節內容的理解與概括。
其時,青年毛澤東就與志同道合的同學羅章龍縱論《離騷》,主張對之進行新評價。
建國後,毛澤東又多次談到屈原。費德林在《我所接觸的中蘇領導人》一書中說,1949年毛澤東率代表團赴蘇聯訪問期間,他(費德林)任蘇方翻譯。一次,毛澤東與他大談中國古典文學,在談到屈原時毛澤東曾發瞭一段較長的議論,其中說:“屈原的名字對我們更為神聖。他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裡。無論在國內國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人。”
毛澤東在談話中常常引用屈原的作品。1950年3月10日,毛澤東在勤政殿接受羅馬尼亞首任駐華大使遞交國書。按照周恩來的佈置,讓中國第一代駐外大使來勤政殿,在八扇紅木屏風後靜觀呈遞國書儀式。此前,毛澤東和周恩來曾接見過這些新中國的第一任大使,並與他們親切交談。當毛澤東走到黃鎮面前,好像想起瞭什麼,問道:“黃鎮,你原來那個名字黃士元不是很好嗎,改它做什麼?”黃鎮答道:“我的脾氣不好,需要提醒自己‘鎮靜’。”毛澤東說:“黃鎮這個名字也不錯,《楚辭》中說,白玉兮為鎮。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可毀其節。派你出去,是要完璧歸趙嘍。你也做個藺相如吧。”“白玉兮為鎮”是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一句,毛澤東信手拈來,運用自如。
1954年10月26日,在華訪問的印度總理尼赫魯離京前夕,他到中南海勤政殿向毛澤東等中國領導人辭行。毛澤東當場吟誦瞭屈原《九歌·少司命》中的“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兩句詩後說:“離別固然令人傷感,但有瞭新的知己,不又是一件高興的事嗎?”並向這位異國政治傢介紹瞭屈原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