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自盡,為什麼?
文章分類:戰國
現在人對屈原的褒貶不一,有人稱贊他的愛國偉大,雄才謀略,也有人說他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最後選擇自殺的人,沒有什麼好崇拜的!其實歷史上的屈原的確是一個才子,但懷才不遇,招人排擠,古語說: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今天就為大傢還原一個真實的屈原。戰國時代,稱雄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爭城奪地,互相殺伐,連年不斷混戰。那時,楚國的大詩人屈原,正當青年,為楚懷王的左徒官。他見百姓受到戰爭災難,十分痛心。 屈原像
屈原立志報國為民,勸懷王任用賢能,愛護百姓,很得懷王的信任。
那時西方的秦國最強大,時常攻擊六國。名士蘇秦提出合縱,即聯合六國一同抗秦,屈原積極參與此事,與蘇秦一起促成楚、齊、燕、趙、韓、魏六國君王齊集楚國的京城郢都,結成聯盟,並使懷王成瞭聯盟的領袖,因此得到瞭懷王的重用,很多內政、外交大事,都憑屈原作主。
因而,楚國以公子子蘭為首的一班貴族,對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說他奪斷專權,根本不把懷王放在眼裡。挑撥的人多瞭,懷王對屈原漸漸疏遠,因為齊楚連盟,秦國不敢動手,聽到這個消息,秦王忙把相國張儀召進宮來商量。 張儀認為六國中間,齊楚兩國最有力量,隻要離間這兩國,聯盟也就散瞭。他願意趁楚國內部不和的機會,親自去拆散六國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