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長子扶蘇為何不奪位?竟心甘情願接受賜死
公子扶蘇的每一次出鏡,都是站在他爹的對立面。隻要是他爹要殺人放火,他都會站出來,“以數直諫上”。這為他贏得瞭,仁德、賢明的光圈,也讓他那個靠著殺伐打下一片江山的爹很光火。扶蘇為什麼處處跟他爹唱反調?是他生來就性格仁慈?顯然不是。《史記.趙高列傳》中,趙高說:扶蘇“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作為最瞭解始皇爺倆的身邊人,趙高的說法是有可信度的。這麼說,扶蘇並不是生來就仁懦,見不得別人吃苦受罪。他之所以行事處處顯得與他爹不一樣,處處顯示出仁德。那恐怕隻有一種解釋,他深受儒傢思想的影響。儒與法天生就是兩種對立的學說。所以他與他那個被法傢思想武裝到牙齒的爹政見的格格不入也就不奇怪瞭。
這裡可能會有很多人提出質疑,在一個焚書坑儒、以殺伐立國、以法治國的大秦朝。怎麼可能會有人向堂堂的皇傢長子傳播儒傢思想,還影響如此之深?顯然,我們對歷史的認識是有誤區的。一個焚書坑儒給予我們的印象太過於深刻瞭。如果我們仔細的看那段歷史,就會發現,其實秦始皇對待諸子百傢的態度是開明的,對待儒生也給予瞭尊重。這從所謂的焚書坑儒事件中就能看出:秦始皇燒瞭一些書後不久,盧生、侯生發表瞭對始皇的不當言論,東窗事發後逃走。秦始皇聽到後非常生氣說:盧生這些人,我對他們那麼尊重,給予的賞賜那麼豐厚,現在居然誹謗我?!……從這個表態可以看出對諸子百傢,始皇是尊重的、認可的。但是認可歸認可。威脅到統治、譏諷皇帝、發表不當言論是萬萬不行的。始皇下令徹察誹謗事件。經過相互告發,有四百六十個人腦袋搬瞭傢。出瞭這樣的大事,扶蘇自然是要站出來講話的,他習慣性的站在瞭他爹的對立面。這一次,始皇感到瞭深深的失望,但並沒有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