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睿不死, 蜀漢能撐多久?
文章分類:曹魏
魏國自公元238年魏明帝曹睿病逝之後,大權逐漸為大臣所取代,各個大臣之間互相爭權奪利,彼此建樹,互相爭奪軍政大權。比如,曹爽專權,曹芳即位之初,曹爽凡事皆與司馬懿商議,不敢專行,司馬懿亦以其為國傢肺腑,以禮讓之。後來曹爽聽從親信丁謐的計謀,尊司馬懿為太傅,乘機削去司馬懿的軍權。同時晉升司馬懿的親信蔣濟為太尉,趁機免去蔣濟原執掌禁衛大權的領軍將軍一職,改任命其二弟曹羲為中領軍,又廢除禁軍五營中的中壘、中堅兩營校尉,把兩營兵眾交由曹羲直接統領。另以曹訓為武衛將軍,統領禁軍武衛營,曹彥為散騎常侍,曹爽兄弟於是完全掌握京師禁軍;他的表弟夏侯玄則被任命為中護軍,負責總統諸將,選拔舉用軍隊武官。而曹叡在位時嫌其浮華而棄用的一部分毫無聲望的閑人,如任南陽的何晏、鄧颺、李勝、沛國丁謐等,全被曹爽招為心腹,並擔任朝中要職,丁謐、何晏、鄧颺被封為尚書,且由何晏負責選拔官員;任用李勝為河南尹、畢軌為司隸校尉,控制京城內外權柄;同時令尚書奏事時先向自己匯報,由自己權衡輕重後再詢問司馬懿,其後漸漸連詢問司馬懿對政令的看法都不做瞭,開始自專政事。曹爽已然成為魏國的第一權臣,起居自比皇帝,這對於魏國來說,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因為篡逆也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