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是否真的曾“臥薪嘗膽”,你可能學瞭假歷史!
文章分類:春秋
越王勾踐,春秋末越國國君,前497—前465年在位。公元前495年,吳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踐被迫屈膝投降,並隨夫差至吳國,臣事吳王,後被赦歸返國。勾踐自戰敗以後,時刻不忘會稽之恥,日日忍辱負重,不斷等待時機。他重用范蠡、文種等賢人,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越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可是吳對此卻毫不警惕。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殺吳太子。夫差倉促與晉定盟而返,連戰不利,不得已而與越議和。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平吳,北上渡淮,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這其中越王勾踐在經歷慘敗之後,通過“臥薪”和“嘗膽”兩種手段來激勵自己,憑借著堅強不屈的毅力和忍辱負重的耐力終於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