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小時候是個笨小孩:如何煉成古代書法大傢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王羲之《聖教序》中“同字異體”、“同旁異變”
一個人成才與否,與周邊人對待他的態度有極大的關系,周顗帶動朋友圈裡的人重視王羲之,等於給瞭王羲之一個積極開朗的成長環境。所以說,在公開場合給孩子尊敬和榮耀,是極其重要的。
王羲之,這個名字幾乎成瞭中國書法的代名詞。梁武帝說他的書法“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唐太宗更是膜拜得不得瞭,“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心裡所仰慕的,手裡所模仿的,都是王羲之老師,其他書法傢,他根本沒放在眼裡。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傢,有“書聖”之稱。瑯琊今屬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瞭漢魏筆風,自成一傢,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