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將戚繼光為啥反對好看的“花法”
文章分類:明朝
有事之時靠什麼
西漢劉向的《列女傳》記載,齊國有個女子叫鐘離春,“其為人也,極醜無雙”。因為她生於無鹽縣,又被稱為“無鹽”“無艷”。年已四十而未能嫁人的她,冒死向齊宣王自薦,並直陳當時弊政。齊宣王采納瞭鐘無艷的諫言,還立她為王後,讓她輔佐自己治國理政。
後世之人又對這段歷史進行瞭演繹:齊宣王在國傢有難之時,常常要找鐘無艷幫忙;而平安無事之時,則寵幸貌美的妃子夏迎春。於是便有瞭“有事鐘無艷,無事夏迎春”之說。
這個故事,拋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倘若中看與中用不可兼得,“有事”之時應當靠哪個?
齊宣王本著“實用主義”態度待人,未免不夠厚道,但能分清“有事”“無事”之時,也還算理智。相較之下,商紂王“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周幽王為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唐玄宗為瞭給楊貴妃運送荔枝而“驚塵濺血流千載”……他們連“有事”“無事”的基本意識都沒有,心思全在顏值高的“夏迎春”身上,眼裡哪有本事大的“鐘無艷”?正因如此,他們最終隻能落得個國破傢亡的下場。
明代劉基在《誠意伯集》中記述瞭一個“賣柑者言”的故事:作者買瞭一些金黃油亮、新鮮飽滿的柑子,剝開之後卻發現,果肉幹縮,像破棉絮。作者拿著柑子去找商販理論。不料商販笑著說: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那些威風凜凜的武將,真正懂得兵法嗎?那些器宇軒昂的文官,真有治世之才嗎?這些人,“盜起而不知禦,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卻受到重用。這些怪象你不抨擊,為何來責備我?“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典故,就出自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