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厲王暴政,引發國人暴動?其實他的政策被歷代統治者沿用
文章分類:西周
你也會想看的:周厲王也沒抵住錢財的誘惑,重用小人,反倒是權財兩空!
周厲王公元前904年―公元前829年),姬姓,名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在位時間為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43年。
周厲王在位時,周朝的社會矛盾錯綜復雜,日趨激化。在司馬遷《史記》中,認為厲王與夏桀、商紂王不分伯仲,而且周厲王死後謚號為“厲”,“厲”即濫殺之意,周厲王的口碑被史傢們看來很差。
周厲王生性暴戾,在他看來,其父周夷王過於仁慈,對諸侯大夫寬厚縱容,導致王室的號召力一日不如一日。而且西周一直征伐周圍的戎狄等少數民族,如此,長久以來,西周國勢日益沒落,國庫也逐漸空虛。
所以,周厲王即位後,決定刷新政治,革除弊端,在國內推行新政,以達到增強國力、維護周朝統治的目的,他所改革的新政,就是歷史上的“歷始革典”。
周厲王註重政治與經濟領域的革新。在政治領域,厲王致力於“削藩”,也就是消減諸侯的力量,尤其是那些實力雄厚的諸侯。《周禮》中記載瞭周禮王的改革計劃:“凡邦國千裡,封公以方五百裡,則四公;方四百裡,則六候;方三百裡,則十一伯;方二百裡,則二十五子;方百裡,則百男,以周知天下。”